第(2/3)页 “若是按照万万两来计算的话,一年要支出的钱财,可不是一笔小数目。” “虽说蓬莱阁算是有些钱财,但也支撑不了多久。” “先前陛下所言借出钱财不虚。” “但……若是没有人来借,该怎么办?” 这一点,是诸葛凝直到现在最为担忧的! 蓬莱钱庄的盈利,可全都指望着这些钱能生钱。 唯一的渠道,便是借出去,靠着利息差来盈利。 这原本的确很美好,但现在存钱的人这么多,如果借钱的人不够。 那不就完了? “怎会觉得,没人要借?” 苏叶一挑眉毛,开口问道。 “百姓不会借,纵使会借,也用不了多少,杯水车薪。” “至于世家,就更别提了,他们手中有地,完全能自给自足,手中有盈余,断然不会断了钱财。” “能来给钱庄造成盈利的,只有商贾。” 说到这,诸葛凝长叹一口气,继续诉说忧虑: “但整个大宁纵使在陛下的推波助澜之下隐隐鼓励通商。” “但商贾乃是下九流,是整个大宁最为卑劣的存在之一,与勾栏之妓毫无区别。” “商贾数量不多,又不会全都到需要钱的地步。” “如此大的份额,该去哪得?” 诸葛凝本来对此信心满满。 毕竟身为商贾,她平日里接触的就是商贾。 但今日存钱的数据显示,最应该占据大头的商贾,比例却仍旧非常低下。 这显然已经说明了问题。 苏叶微眯起双眼,并未回答。 士农工商,在大宁也好,还是在整个古代也好,都是如此。 农耕社会,商业发展不起来,资金流通不畅,的确会出现这种问题。 不过,苏叶却是轻笑了起来。 “陛下何故发笑?” “这……情况就摆在眼前。” “若是无钱,饶是陛下搭上国库,到时候都未必能扛得住。” 诸葛凝百思不得其解。 “若是你,你会怎么解决?” 苏叶仍旧淡然笑着,看向诸葛凝,反问道。 “只有一个办法,而且……此法根本不可行。” 诸葛凝脸色奇差道。 “说说看。” 苏叶悠然开口道。 “改革,大刀阔斧的改革。” “破除如今的制度,将商贾的地位拔高,明面上鼓励通商。” 第(2/3)页